一、為編史修志提供詳實的資料
1982年,地名普查結束時,需要將解放前夕的保甲建制、區劃情況與解放初進行對比,原準備派人調查,后到榆林地區檔案館利用了民國三十八年的《榆林區劃圖》等資料,很快解決了問題,既節約了經費,又縮短了工作時間。
1983年至1984年,榆林地區檔案館為省、地兩級編寫《交通史》、《稅務史》、《郵電史》、《公安史》和榆林、府谷兩縣編寫《縣志》以及延安革命紀念館單位提供檔案248卷。為編史修志工作提供了許多重要數據和依據資料。
美國俄勒岡大學教授,中美學術交流委員會委員錫瑞先生不遠萬里,為編寫《陜北革命史》一書,于一九八五年四月來榆林地區檔案館查閱革命歷史檔案146卷、復制了360頁,約九萬字。寫下了榆林市檔案館向國外開放檔案、為國際學術交流服務的光輝一頁。
1994年出版的《神木縣志》,在編寫過程中,累計利用檔案3125卷,《神木縣志》共十幾萬字,該書翔實地記載了神木的民俗、歷史、風土人情、機構變遷及經濟發展等。
2003年《黨風廉政》雜志主編劉鳳梅在完成了《李煥政》這部書后,在榆林市檔案館查閱榆林縣人民政府、各公社1949-1974年的檔案資料,再著手完成反映榆林縣人民治沙造林的長篇紀實小說,共調卷200多卷,復印1000多頁。
2004年,橫山縣縣志編輯委員會通過查閱大量檔案資料摘錄5萬字,編輯出版了百萬字的《橫山縣志》,為再現橫山的歷史面貌發揮了作用。
中國社會、經濟、商業史學會理事、廈門大學歷史系副主任、博士生導師鈔曉鴻教授受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支助,研究明清至1949年前的陜西社會與經濟史,并承擔國家清史編修任務。2007年10月16日,鈔曉鴻教授不辭勞苦,前來米脂縣檔案館查閱建國前后有關土地改革、財政金融、水利建設及人口問題等檔案資料,縣檔案館接待人員熱情接待了他,并積極主動幫助尋找檔案資料,經過兩天的認真查閱,共查閱縣委辦、政府辦全宗永久檔案20多卷,復制、摘抄200多頁,這對研究中國、陜西及米脂縣經濟、社會發展史提供了重要史料。
米脂姬姓家譜編纂委員會在編修《姬姓家譜》時,工作人員為其始祖姬光遠明朝年間是否在米脂任過知縣,眾說紛紜,長期爭論不休。為此,姬姓族人到處走訪長者,查閱資料,其始祖姬光遠的身份和地位一直沒有得到準確的定論。2009年12月9日,家譜編修領導小組成員姬明洲、姬富祖二同志再次來縣檔案館查閱文史檔案資料,縣檔案館的領導和工作人員熱情接待了他們,并耐心細致為他們調閱了康熙、光緒、民國版《米脂縣志》40多卷,據民國三十三年檔案史料記載,明朝年間姬光遠官知縣邑之姬姓乘以為始祖,為姬姓始祖身份和地位的證實提供了可靠的依據,也為米脂姬姓家譜編修工作得以順利進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倆位老同志感慨萬千,對我館熱情服務表示感謝。
2011年10月份,吳堡縣史志辦到吳堡縣檔案館翻閱關于上世紀五十年代整風運動、六七十年代農業學大寨等活動有關文件材料。為了盡可能提供豐富的檔案史料,根據史志辦要編寫的專題主題內容,吳堡縣檔案館做到隨到隨查、隨查隨調,共查閱檔案54卷,復印資料126張,史志辦人員深深感到,檔案館是編修志書的主要源泉。
二、為學術研究提供依據
美國教授周錫瑞為編寫亞洲史,于1989年4月特意赴榆林摘抄清朝、民國年間的房約地契檔案7卷69條。
市古道研究室賀海清同志歷時9個月于1990年12月探明秦直道(安塞縣鴉行山至伊金霍洛旗紅慶河)中間未知道段266公里。期間,他多次榆林地區檔案館查閱有關資料,得到地區館的大力支持。1991年6月,經陜西、內蒙兩省專家、教授聯合考證予以認可。
1993年3月,榆林師專人文學院為考察明代榆林地區族群關系和社會秩序的演變,探討榆林客家的早期歷史,來上橫山檔案館查閱有關檔案資料,我館工作人員為其提供了劉氏、羅氏、《橫山縣志》等館藏珍貴資料72卷(冊),為其學術著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1995年8月,日本大阪外國語大學講師深尾葉子偕學生官崎泉前來米脂縣檔案館查閱米脂縣文化縣的由來及楊家溝鄉四清運動、土改前后的有關資料,縣檔案館工作人員熱情接待了她們,經查閱縣委辦、政府辦、楊家溝鄉等單位永久、長期檔案,共利用檔案51卷、摘抄16頁,拍照310張,計4800余字。為他們解決了中國社會調查中的許多疑難問題。深尾葉子臨走時激動地說:你們的服務意識真好,能利用休息時間為我們查閱檔案,謝謝你們。
2002年,廈門大學歷史系主任鈔增勝教授,為研究清史查閱了榆林市檔案館上至清康熙年間下至民國的土地買賣,典當、過戶文約,對加有清朝官府打印土地文約做了全真掃描,他查后對榆林市檔案館從民間征集到的土地文約檔案給與很高的評價,這些土地文約對他研究清史幫助很大。
2008年9月16日,長安大學的張明霞等同志為了進一步研究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完成長安大學人文學院科技哲學應關注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變遷關系的研究報告前來我榆林市檔案館查閱了《榆林地區志》、《定邊縣志》、《橫山縣志》等相關資料,充分發揮了館藏檔案資料的巨大利用價值。
2008年12月9日,陜師大環境歷史所柯慕賢等三同志為了西北環境歷史研究課題來榆林市檔案館查閱了大量的革命歷史檔案中的治沙造林與無定河流域治理文件。經查后發現1947年邊區政府時期對無定河、大理河流域的治理已經有詳實、精確報告,反映了邊區政府對環保與農業平衡發展的遠見卓絕;榆林治沙研究與開發的水平處于同時期發展中國家的前沿;50年代初榆林開展的大規模造林活動,是恩降后代的歷史壯舉。
2009年12月5日,清華大學五個學生來橫山縣檔案館查檔接待窗口,查閱1949年前的民國政權的檔案資料,以此完成當時榆林地區民俗民風等社會管理情況的課題研究。接待人員通過調檔,為他提供了民國檔案及資料匯編??吹竭@些建國前的檔案,他們欣喜異常,為縣檔案館能夠如此完整系統保存這些檔案發出贊嘆。應其工作需要,接待人員為他復印了相關資料,橫山縣檔案館也間接為清華大學的學術研究工作提供了幫助。
2010年10月26日,延安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學生曹平同學為撰寫一篇5000多字的關于米脂縣楊家溝革命歷史的畢業論文,特來米脂檔案館查閱檔案資料。歷時兩天,查閱了關于解放戰爭時期米脂縣土地改革運動、抗日民主政權建設及1937年至1949年之間的有關革命斗爭大事記資料,約20冊,1萬多字。查閱到大量關于米脂縣楊家溝革命歷史史料,這不僅為其撰寫畢業論文提供了可靠地一手資料,而且為其順利完成學業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更突顯出檔案的歷史意義和深遠的社會價值。
為了籌建楊明軒紀念館,2012年3月12日,原陜西省政協副主席劉石民一行來榆林市檔案館查閱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楊明軒的有關資料,市檔案局接到市政協通知后,收集保管科高度重視、積極配合,提前安排部署,在4千余卷珍貴檔案中調閱出有關楊明軒同志的相關案卷,查閱組通過調閱楊明軒同志的相關案卷,詳細了解到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楊明軒同志轉戰陜北時期的生活和工作情況。并對市館查閱人員的熱情接待給予了高度評價。
三、為宣傳榆林提供豐富的資料
西安電影制片廠干部鄭重同志,1991年8月17日前來米脂縣檔案館查閱民主建設三·三制情況,通過查閱1944年政府辦文書檔案永久第2卷、縣委辦文書檔案永久第2卷有關三·三建設的調查報告和陜甘寧邊區的一般情況,為能真實地拍攝好歷史片提供了寶貴的檔案資料。
1993年8月,陜西電視臺、省藝術館到神木拍攝反映神府煤田開發的大型專題片《騰飛的煤城》,縣檔案館積極配合,為攝制組提供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外國專家友人視察、考察神府煤田的照片檔案10冊700多張,黨和國家領導人給煤田的親筆題詞、講話錄音、錄像帶及檔案資料17冊。為該片的成功制作提供了大量珍貴的第一手檔案資料。
2007年7月,米脂縣檔案局在制作反映高西溝人半個世紀以來堅持生態建設的檔案專題片《見證歷史 秉筆直書》—從檔案中高西溝,在寫解說詞的時候,不但查閱了高西溝村的照片檔案、文書檔案、中央電視臺拍攝的《劈山造田》專題片,而且查閱了縣檔案館保存的縣委辦永久檔案187、374、396、397、424、452、453、492和長期檔案96、106、156、179、201、204、232、248、264、265、290、292、304等檔案資料。此片的拍攝,對傳承歷史、塑造和傳播高西溝文化和發展米脂旅游業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