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1boom"></acronym>

    <track id="1boom"></track>

  • <big id="1boom"><strike id="1boom"></strike></big>
  • <acronym id="1boom"><label id="1boom"></label></acronym>

    <li id="1boom"></li>

  • <table id="1boom"><strike id="1boom"></strike></table>
    <acronym id="1boom"><strong id="1boom"><address id="1boom"></address></strong></acronym>
    <track id="1boom"><ruby id="1boom"></ruby></track>
    1. 歡迎訪問榆林市檔案館!      今天是

      檔案故事

      您的位置: 首頁  >  檔案文化  >  檔案故事
      【檔案故事】我家的“人世間”故事—— 聽三爺爺講革命故事
      發布日期:2022-05-18 08:46   來源:原創   作者:府谷縣檔案館 李昭  瀏覽2991打印

      三爺爺.jpg

      這位白髯的長者,是我的三爺爺,是一位退伍老紅軍。1935年,他參軍入伍,成為一名中國工農紅軍。三爺爺自幼家境貧寒,未能讀書識字,可他頭腦靈活,行動機警。入伍后的他以一顆赤子之心誓死保衛祖國,效忠首長。他早先跟著部隊打仗,后來因健康原因,在毛澤東率領的中央紅軍到達延安后,被組織安排去延安的中央保衛團后勤部工作,直到主席東渡黃河離開陜北。1952年,三爺爺退伍回到家鄉吳堡縣高家塄村。

      回鄉后不久,他被村里人推選為生產大隊長、村支書,始終把小小的官員頭銜認定是沉甸甸的責任。卸甲歸田的他望著腳下這塊飽經滄桑的土地上,村人鄰里餓得面黃肌瘦的臉,在延安時期厚植的為勞苦大眾著想的革命情懷和退伍后立志獻身家鄉故土的滿腔熱血不容他坐視不管,他要帶領全村人走出吃不飽穿不暖的困境。在村民生產勞動動員大會上他講到,南泥灣精神是我們要學習和堅持的,毛主席的兒子毛岸英從蘇聯留學歸來后,也是去南泥灣把郝樹才當作榜樣去學習的。勞動最光榮,我們村凡有勞動能力的都應積極加入到修梯田、打壩、筑洞的隊伍中來。三爺爺經常以他親身經歷和見聞感召大家,激起大家奮力將荒山變良田、向土地要糧食的昂揚斗志。在他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下,全村人團結一心,干勁十足,幾年下來,村里面貌煥然一新,一條條漂亮的梯田緊緊地環抱著大山,荒坡野洼都充分開墾耕種,村民們的日子終于有了盼頭。

      梯田.jpg

      梯田的優點是增加農作物產量,減少水土流失。壩用來蓄水,干旱季節取水灌溉。筑好的洞平日看似賦閑著,一到雨季汛期就派上了大用場,把經由細長的水壕引流過來的四面八方的過量雨水集中排泄,山澇被管理得服服貼貼。洞的上面覆蓋上厚的黃土層,再將土地平整為菜畦,分給每家每戶,是村民們蔬菜自給的保障。最大的一個洞能集中東西南北四個溝渠里流出的水,洞上面修得平坦寬展,是全村人的聚集、休閑娛樂地,開村民大會、扭秧歌、放露天電影都在這里,村里人還為它起了個形象的名兒:洞蓋。聽姑姑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三爺爺遵照上級指示訓練民兵,也是把洞蓋當作場地。農閑季節,三爺爺就成了洞蓋上的主角,在風和日麗的天氣,村里人就早早吃過上午飯,三三兩兩相約洞蓋上,聽三爺爺講延安的往事。

      笑瞇瞇的三爺爺在問候過大家都吃了什么飯后,就順勢開講了,表情也隨即嚴肅,口氣也變得鄭重起來,人們立即安靜下來,一個個支楞著耳朵聽。三爺爺講,毛澤東主席和其他中央首長從不開小灶,總是和戰士們吃著同樣的伙食,在那艱苦的年代里,那吃食經常是上不了桌面的,更談不上吃好,首長們可是干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大事呀,頓頓吃這么差怎么行?三爺爺看著他敬愛的首長一個個瘦削的樣子,真的是心疼。他覺得是自己沒把工作做好,時刻心里愧疚著。有一回,眼看要過年了,還沒能弄到一點肉,這下三爺爺再也繃不住了,他下定決心那怕是犯點規違點紀也要為首長買口肉吃。三爺爺就在延安周邊走訪,終于尋到了一家養有三頭豬的人家??蛇@家主人任憑三爺爺跑了幾次腿,都不肯賣出任意一頭豬。情急之下,三爺爺就想出了一個不大高明的主意:他托一位戰士瞄準一條豬腿開了一槍,豬傷了總該會賣吧,這是他別無他途的選擇??蛇@是違反紀律的大事,侵犯群眾利益是要嚴加懲處的。事發后,同行人員把這名闖禍士兵綁了起來,讓豬的主人決定怎么處理。三爺爺就走過去協調,以略高于市場價補償那是自然,大伙賠不是也是自然,如若還不滿意,可按軍紀執行——槍決對豬行兇者。豬的主人一聽,要一位小伙的命去抵一頭傷豬,萬萬使不得,早賣給你們就不會有這出事了,傷豬你們買走吧,千萬不要怪罪小伙。就是這樣,才給首長和戰士們在過年那天吃了頓豬肉。

      在國民黨軍胡宗南部隊進攻延安,毛澤東、周恩來轉戰陜北期間,物資供給等各方面更加艱苦,盡管三爺爺他們后勤部出生入死竭力保障供給,但也有走投無路時,只得采集野菜灰苕給大家充饑,毛澤東也是吃著灰苕運籌帷幄的。

      三爺爺還講到了在延安時期各位首長們風格迥異的、可愛、可敬的方面。毛澤東思維縝密,不輕信未經檢驗的理和未經調研的事,不過對周恩來他是例外,有建言必采納。外出時,毛澤東安全意識強,對警衛工作要求較嚴,朱德則不然,一個人邁開大步走得飛快,哪管什么警衛不警衛,兩位警衛員小同志常常是后邊跑步追上他。在講到彭德懷時,三爺爺又有種別樣的厚重情感,說彭老總東殺西戰,戰功顯赫,只是性子太直,有話從來不會憋在心里,對誰也不附和。耿直的彭總很愛惜士兵,有一日,面粉吃光了,馬匹都因事外出了,沒有可供拉磨的馬,三爺爺和幾位后勤部戰士正打算人力推磨,適逢彭總路過,就把自己的戰馬牽來幫助拉磨。

      連日的陰雨天也是最適合講故事和聽故事的。三爺爺就給大家講劉志丹的故事,講他非凡的作戰天賦,講他的意外犧牲給我黨和紅軍帶來的損失,講中央首長如何以沉痛的心情指示他們后勤部為劉志丹烈士辦好后事,講他們幾位戰士如何在悲痛中努力辦成在當時條件下最高水準的喪宴。

      看到時辰尚早,三爺爺就講起了萬惡的反動派對共產黨的迫害,譴責不守信用的蔣介石出爾反爾,包括“四八空難”,就是蔣介石指使的特務在王若飛、葉挺等同志乘坐的飛機上做了手腳,致使飛機在山西黑茶山失事,機上十七人全部遇難。給王若飛、葉挺等同志開追悼會的那天,天降著大雨,三爺爺懷著無比的悲痛,冒著大雨,從延安橋溝門步行至棗園,參加追悼會,沉痛悼念犧牲的同志,深切緬懷他們的生平事跡。大家的心情也隨著三爺爺的講述起伏著,嘆息著葉挺將軍等人的無常離去,痛恨反動派不給共產黨生路的狼子野心。

      經過多年的堅持,三爺爺把村里治理得相當出色,引起了市上領導的重視,當時的市委書記來高家塄村考察調研時,多次表揚三爺爺治理鄉村有方,并鼓勵他再多干十年,那時他已六十多歲。為此,他當選過省五屆、六屆人大代表,期間還被評為省勞模。老年后的三爺爺蓄著長須并不時地捋捋,感恩著生活的豐盈富足,喜看著家鄉的日新月異。

      二零一一年,農歷七月初八,九十四歲的三爺爺壽終正寢。先人已去,但他的紅色基因早已注入子孫后代的血脈,他的故事、他的情懷早已被鄉親們熟悉和銘記,并將恒久流傳。

      (府谷縣檔案館  李昭)

      中文字幕av无码无卡免费,japanese无码中文字幕,一级A片国语文字,无码熟妇人妻av不卡
    2. <acronym id="1boom"></acronym>

      <track id="1boom"></track>

    3. <big id="1boom"><strike id="1boom"></strike></big>
    4. <acronym id="1boom"><label id="1boom"></label></acronym>

      <li id="1boom"></li>

    5. <table id="1boom"><strike id="1boom"></strike></table>
      <acronym id="1boom"><strong id="1boom"><address id="1boom"></address></strong></acronym>
      <track id="1boom"><ruby id="1boom"></ruby></track>